行測可能性推理題目可以說是行測考試的重點也是難點,很多同學在做加強削弱的時候,對于一些選項是如何進行加強如何進行削弱總是出現模棱兩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情況。今天中公教育帶著大家一起去了解兩個削弱中經常出現的選項,否定此因和另有他因。
否定此因是指選項將題干中所給的原因進行否定,另有他因是指選項中給我們同時發生的另一個原因,也就是告訴我們可能是另一個原因而不是題干中的原因在影響題干的現象。我們來一起做兩道題感受一下。
進入工業社會,消費取代生產成為家庭的基本經濟功能,知識取代體力成為主要人力資本,人口質量取代數量決定家庭的經濟效益,社會化與社會保障將贍養外移至社會機構,生育的價值降低,不再是家庭的“必需品”和“生命的必要構成”,不育成為自由權利,所以近年來選擇做丁克的家庭有明顯上升的趨勢,為此,有專家預言丁克現象會對中國的二孩生育政策造成沖擊和影響。
若以下選項均為真,最能削弱專家的預言的是:
A.丁克家庭的增多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出現的現象,背后反映的是中國人價值觀的變遷
B.丁克在中國仍然是小眾,是部分中國人的生育態度,是可以接受的自由選擇,不會對中國的二孩生育政策造成任何沖擊和影響
C.城市化快速發展,年輕適齡生育人口涌向大城市,隨之而來的工作難、房價高、生育成本上漲是他們選擇不生二胎的主要原因
D.結婚十年一直做丁克族的小王夫婦被國家二孩生育政策觸動,生育了一名男嬰
【中公解析】答案:B。題干告訴我們一個因果關系:丁克現象是中國二孩生育政策收到沖擊和影響的原因。A項說明了丁克家庭增多的原因,但是我們題干討論的是丁克現象會不會對二孩政策產生影響,兩者討論話題不一致,無關排除。B項說明在中國丁克是小眾的,它不會對中國的二孩生育政策造成任何沖擊和影響,直接否定了專家的預言,保留。C項說明有其他因素會影響二孩政策,但是我們題干討論的是丁克現象是否會對二孩政策造成影響,選項沒有告訴我們,無關排除。D項丁克小王夫婦被二孩生育政策影響生了孩子,但小王夫婦只是個例,并不能說明整體丁克現象是否會對二孩政策造成影響,不能質疑,排除。
故本題選B。
本題正確答案B選項就是通過直接否定題干原因來進行削弱,力度較強,屬于我們說的否定此因。
研究顯示,約200萬年前,人類開始使用石器處理食物,例如切肉和搗碎植物。與此同時,人類逐漸演化形成較小的牙齒和臉型,以及更弱的咀嚼肌和咬力。因此研究者推測,工具的使用減弱了咀嚼的力量,從而導致人類臉型的變化。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上述研究者的觀點?
A.對與人類較為接近的靈長類動物進行研究,發現它們白天有一半時間用于咀嚼,它們的口腔肌肉非常發達、臉型也較大
B.200萬年前人類食物類型發生了變化,這加速了人類臉型的變化
C.在利用石器處理食物后,越來越多的食物經過了程度更高的處理,變得易于咀嚼
D.早期人類進化出較小的咀嚼結構,這一過程使其他變化成為可能,比如大腦體積的增大
【中公解析】答案:B。題干由人類開始使用工具處理食物的同時,人類逐漸演化形成較小的牙齒和臉型等得出工具的使用減弱了咀嚼的力量,導致臉型發生變化。A項是不當的類比,靈長類動物不能直接說明人類的情況無關,排除。B項指出是人類臉型的變化是因為食物類型的變化,可能不是因為工具的使用,屬于另有他因,削弱了研究者的觀點,保留。C項是在解釋工具的使用是如何減弱了咀嚼力量,從而導致人類臉型變小的,加強了題干觀點,排除。D項說的是人類進化出比較小的咀嚼結構后會導致其他變化,而題干說的是人類咀嚼力量變弱和臉型變小的原因,該項與題干無關,排除。
本題答案B選項就是告訴我們人類臉型變化可能是因為食物類型的改變而不是題干當中所說的工具的使用。也就是給題干中的現象找了另外一個原因,屬于我們說的另有他因
通過這兩道題目的講解相信大家對否定此因和另有他因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果一道題既有否定此因又有另有他因,我們怎么選擇呢,二者相比較而言否定此因的削弱方式更加直接,他直接否定了題干的因果關系,所以力度更強。而另有他因只是告訴我們有其他原因,但是沒有否定題干原因。二者同時存在時,選擇否定此因。
各位考生,你們學會了嗎?大家可以拿起手邊的題目試試哦。
掃碼回復
國考領取備考禮包
更多:優惠福利優質課程服務
2023年國家公務員招錄信息歡迎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頻道,或關注四川中公教育微信號(scoffcn),及時掌握公考資訊!
中公教育官方刷題APP中公名師精挑好題,免費刷題,題題刷到點子上!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