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四川省教師招聘模擬題之自我防御功能——教育基礎知識中有很多有趣的知識點,自我防御功能就是其中之一。自我防御功能指的是態度作為一種自衛機制,能讓人在受到貶抑時用來保護自己。常見的心理防御機制有:升華、補償、退行、轉移、合理化、否認、共情等。在教招考試中,這部分知識點常以單選題、多選題進行考察。在本文中,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生活中有哪些自我防御機制的現象,加強大家的理解與記憶。
一、單選題
1.“小孩走路摔倒了,奶奶去拍打地面。”這種現象體現了自我防御機制中的( )。
A.否認 B.抵消
C.退行 D.壓抑
1.【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自我防御功能。
A選項,否認指把引起焦慮痛苦的事件加以否認,似乎它根本沒有發生,來獲取心理上暫時的安慰,這是在潛意識情況下進行的。這是一種比較簡單的防御機制,具有兒童心理特點。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B選項,抵消是指一個不能接受的行為象征性地而且反復地用相反的行為加以顯示,以圖解除焦慮。本題中將小孩摔倒與拍打地面相互抵消,故B項正確。
C選項,退行是在遭受外部壓力和內心沖突不能處理時,借此退回到幼稚行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種心理防衛法。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D選項,壓抑是指把意識所不能接受的觀念、情感或沖動抑制到無意識中去。它雖不能隨意回憶,但可通過其他心理機制的作用以偽裝的形式出現。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B。
2.小孩子打碎東西后,用手把眼睛捂住,這屬于自我防御機制中的( )。
A.升華 B.否認
C.退行 D.投射
2.【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自我防御功能。
A選項,升華即把被壓抑的無意識沖動,通過某種途徑或方式轉變為人們可接受的或為社會所贊許的活動。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B選項,否認指把引起焦慮痛苦的事件加以否認,似乎它根本沒有發生,來獲取心理上暫時的安慰,這是在潛意識情況下進行的。這是一種比較簡單的防御機制,具有兒童心理特點。本題中,小孩子把眼睛捂住,認為看不見摔碎的東西,摔東西的事情就不存在,以此獲得心理上的安慰,故B項正確。
C選項,退行是在遭受外部壓力和內心沖突不能處理時,借此退回到幼稚行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種心理防衛法。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D選項,投射也稱為外向投射。將自己的某種沖動、欲望、自我內在客體的某些特征(如性格、情感、過錯、挫折等)想象成在某人身上的客觀事實(賦予他人或他物身上)。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B。
3.歡歡個子矮小,受到朋友嘲諷,朋友以為歡歡會生氣,沒想到歡歡回答道:“濃縮就是精華。”這體現了自我防御機制中的( )。
A.幽默 B.否認
C.升華 D.反向形成
3.【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自我防御功能。
A選項,幽默是指對于困境以幽默的方式處理。它沒有個人的不適及沒有不快地影響別人情感的公開顯露。本題中,歡歡用“濃縮就是精華”來緩解尷尬氣氛,故A項正確。
B選項,否認指把引起焦慮痛苦的事件加以否認,似乎它根本沒有發生,來獲取心理上暫時的安慰,這是在潛意識情況下進行的。這是一種比較簡單的防御機制,具有兒童心理特點。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C選項,升華即把被壓抑的無意識沖動,通過某種途徑或方式轉變為人們可接受的或為社會所贊許的活動。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D選項,反向形成是指對內心的一種難以接受的觀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態度與行為表現出來。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A。
4.“紅顏禍水”“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均屬于( )。
A.移置 B.補償
C.合理化 D.抵消
4.【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自我防御功能。
A選項,轉移或移置是指在一種情境下使危險的情感或行動轉移到另一個較為安全的情境下釋放出來。通常是把對強者的情緒、欲望轉移到弱者身上。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B選項,補償也稱代償,指個人因身心某個方面有缺陷不能達到某種目標時,有意識地采取其他能夠獲取成功的活動來代償某種能力缺陷而彌補因失敗造成的自卑感。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C選項,合理化也稱文飾,是指個體無意識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釋來為難以接受的情感、行為、動機辯護,以使其可以接受,以求得心理平衡。個體用一種似乎合理的解釋或理由來掩飾自己,將面臨的窘境加以文飾,以隱滿自己的真實動機,從而為自己進行解脫,其目的是減少因挫折而產生的焦慮,保持個人的自尊。合理化包括酸葡萄、甜檸檬和推諉。“酸葡萄”心理是指認為自己得不到的或沒有的東西就不是好的,是不值得關注和爭取的,以沖淡內心的欲望和不安。“甜檸檬”心理,則百般強調凡是自己所做成或所擁有的東西都是好的。“推諉”是指將個人的缺點或失敗歸因于其它理由或找人承擔他的過錯,以保持個人內心的平衡。本題中,將自己得不到的紅顏說成是不好的禍水屬于合理化中的酸葡萄現象,將自己失去馬這件事說成是好的,屬于合理化中的甜檸檬現象,故C項正確。
D選項,抵消是指一個不能接受的行為象征性地而且反復地用相反的行為加以顯示,以圖解除焦慮。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C。
5.已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小明,因母親生了弟弟妹妹而表現出尿床、吸吮拇指等幼兒時期的行為。根據自我防御機制原理,小明處于( )。
A.投射 B.否認
C.轉移 D.退行
5.【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自我防御功能。
A選項,投射也稱為外向投射。將自己的某種沖動、欲望、自我內在客體的某些特征(如性格、情感、過錯、挫折等)想象成在某人身上的客觀事實(賦予他人或他物身上)。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B選項,否認指把引起焦慮痛苦的事件加以否認,似乎它根本沒有發生,來獲取心理上暫時的安慰,這是在潛意識情況下進行的。這是一種比較簡單的防御機制,具有兒童心理特點。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C選項,轉移或移置是指在一種情境下使危險的情感或行動轉移到另一個較為安全的情境下釋放出來。通常是把對強者的情緒、欲望轉移到弱者身上。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D選項,退行是在遭受外部壓力和內心沖突不能處理時,借此退回到幼稚行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種心理防衛法。本題中,已建立起良好生活習慣的小明,因想獲得母親關注,又出現幼兒尿床、吸吮拇指的行為,故D項正確
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D。
6.一個職員認為所有人都在占公司便宜,所以他占公司便宜時便不感到羞愧。這體現了此職員正處于( )。
A.投射 B.幻想
C.補償 D.認同
6.【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自我防御功能。
A選項,投射也稱為外向投射。將自己的某種沖動、欲望、自我內在客體的某些特征(如性格、情感、過錯、挫折等)想象成在某人身上的客觀事實(賦予他人或他物身上)。本題中,職員有占公司便宜的想法,就認為其他同事也有此想法,把自己的想法賦予到其他人身上,故A項正確。
B選項,幻想是指當人無法處理現實生活中的困難,或是無法忍受一些情緒的困擾時,使自己暫時離開現實,在幻想的世界中得到內心的平靜和達到在現實生活中無法經歷的滿足,與我們常說的“白日夢”相似。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C選項,補償也稱代償,指個人因身心某個方面有缺陷不能達到某種目標時,有意識地采取其他能夠獲取成功的活動來代償某種能力缺陷而彌補因失敗造成的自卑感。
D選項,認同是深層次的模仿,指學習自己所崇拜的明星或模范人物,模仿他的行為和形象,進而把他的性格、行為方式、思想品德內化為自己生活準則的一種表現。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A。
7.一個過分炫耀自己能力而惹人注意的人,很可能在他內心深處存在著嚴重的自卑。這屬于自我防御機制中的( )。
A.否認 B.轉移
C.反向形成 D.幽默
7.【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自我防御功能。
A選項,否認指把引起焦慮痛苦的事件加以否認,似乎它根本沒有發生,來獲取心理上暫時的安慰,這是在潛意識情況下進行的。這是一種比較簡單的防御機制,具有兒童心理特點。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B選項,轉移或移置是指在一種情境下使危險的情感或行動轉移到另一個較為安全的情境下釋放出來。通常是把對強者的情緒、欲望轉移到弱者身上。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C選項,反向形成是指對內心的一種難以接受的觀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態度與行為表現出來。本題中,他心中的自卑卻以相反的炫耀行為表現出來,故C項正確。
D選項,幽默是指對于困境以幽默的方式處理。它沒有個人的不適及沒有不快地影響別人情感的公開顯露。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C。
8.俗話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體現了( )。
A.幽默 B.合理化
C.抵消 D.補償
8.【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自我防御功能。
A選項,幽默是指對于困境以幽默的方式處理。它沒有個人的不適及沒有不快地影響別人情感的公開顯露。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B選項,合理化也稱文飾,是指個體無意識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釋來為難以接受的情感、行為、動機辯護,以使其可以接受,以求得心理平衡。個體用一種似乎合理的解釋或理由來掩飾自己,將面臨的窘境加以文飾,以隱滿自己的真實動機,從而為自己進行解脫,其目的是減少因挫折而產生的焦慮,保持個人的自尊。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C選項,抵消是指一個不能接受的行為象征性地而且反復地用相反的行為加以顯示,以圖解除焦慮。 D選項,補償也稱代償,指個人因身心某個方面有缺陷不能達到某種目標時,有意識地采取其他能夠獲取成功的活動來代償某種能力缺陷而彌補因失敗造成的自卑感。本題中,用桑榆來補償失去的東隅,故D項正確。
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D。
9.一個欺騙別人的人總會覺得他的伙伴也在欺騙他。這體現了自我防御機制中的( )現象。
A.否認 B.投射
C.反向形成 D.共情
9.【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自我防御功能。
A選項,否認指把引起焦慮痛苦的事件加以否認,似乎它根本沒有發生,來獲取心理上暫時的安慰,這是在潛意識情況下進行的。這是一種比較簡單的防御機制,具有兒童心理特點。
B選項,投射也稱為外向投射。將自己的某種沖動、欲望、自我內在客體的某些特征(如性格、情感、過錯、挫折等)想象成在某人身上的客觀事實(賦予他人或他物身上)。本題中,他將自己欺騙的行為加在朋友身上,認為朋友也在欺騙他,故B項正確。
C選項,反向形成是指對內心的一種難以接受的觀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態度與行為表現出來。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D選項,共情指的是一種能深入他人主觀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B。
10.親歷犯罪現場的人事后記不起任何相關的事情。這一現象體現著自我防御機制中的( )。
A.壓抑 B.否認
C.移置 D.反向形成
10.【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自我防御功能。
A選項,壓抑是指把意識所不能接受的觀念、情感或沖動抑制到無意識中去。它雖不能隨意回憶,但可通過其他心理機制的作用以偽裝的形式出現。本題中,將犯罪現場的恐怖場景所帶來的恐懼情緒遺忘,以此來擺脫恐懼,故A項正確。
B選項,否認指把引起焦慮痛苦的事件加以否認,似乎它根本沒有發生,來獲取心理上暫時的安慰,這是在潛意識情況下進行的。這是一種比較簡單的防御機制,具有兒童心理特點。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C選項,轉移或移置是指在一種情境下使危險的情感或行動轉移到另一個較為安全的情境下釋放出來。通常是把對強者的情緒、欲望轉移到弱者身上。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D選項,反向形成是指對內心的一種難以接受的觀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態度與行為表現出來。
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A。
掃碼回復
四川教師領取備考禮包
更多:優惠福利優質課程服務
2022年四川省考信息歡迎關注四川教招聘考試頻道,或關注四川中公教育微信號(scoffcn),及時掌握公考資訊!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